2025年6月27日,一则消息震动了全球影迷的心。拉罗·斯齐弗林,这位为《碟中谍》系列创作经典片头音乐的大师,上周四因肺炎并发症在洛杉矶去世,享年93岁。他的一生如同电影般传奇,而他谱写的旋律,比任何爆破场景都更能触动人心。
斯齐弗林最著名的作品,莫过于那首耳熟能详的《碟中谍》主题曲。仅仅短短50秒,采用了极为罕见的5/4拍节奏,营造出非同寻常的紧张氛围。铜管乐队的嘶吼与打击乐的齐鸣,宛如埋藏在剧情深处的定时炸弹,随时引爆观众的情绪。自1967年问世以来,这段旋律跨越时代,从汤姆·克鲁斯主演的《碟中谍一》一路延续到《碟中谍七》,伴随全球票房累计破百亿,但无论哪一部,观众们记忆最深的,始终是那节奏明快、张力十足的配乐。
展开剩余84%斯齐弗林曾说:“音乐绝不应仅仅作为背景存在,它应该成为推动剧情前进的引擎。”正如《碟中谍》的导演所述,早期剪辑时,他们甚至没有刻意将动作画面对齐节奏点,但音乐一响起,所有动作瞬间契合,仿佛主演都在踩着旋律执行任务。
不仅如此,他在《肿脐的哈里》中为克林特·伊斯特伍德打造了一套独特的“气质音轨”:每当角色沉默之前,都会有一段长号滑音,令观众无意识地紧绷神经,预示着危险的临近。他的音乐巧妙地操控情绪,甚至有演员笑言:“如果你演技不够好,可能会被他的配乐抢走风头。”
斯齐弗林看似温文尔雅,实则骨子里藏着倔强的脾气。70年代初,他受邀为李小龙主演的《龙争虎斗》作曲。两人初见便一拍即合,都热爱爵士乐,并在试音间即兴上演鼓与钢琴的对话。然而,第二天便因风格分歧发生争执。李小龙觉得配乐过于温柔,不够“硬核”,而斯齐弗林则反驳:“你的动作太快,我还没铺垫情绪你就已经结束了。”最终他们达成折中方案:战斗戏采用交响打击乐,之后用爵士乐压抑气氛。电影中著名的竹林追杀戏段中,铜管齐鸣与三秒的沉默低音交织,紧张感令人窒息,成为影史经典。
当英国电影公司向他发出《007:金手指》的配乐邀请时,他拒绝了这份“看似饭碗”的工作,坦言:“我不想重复别人走过的路。”彼时,他才刚刚在好莱坞站稳脚跟,但坚持自我节奏。于是,他选择了另一部被视为“无前途”的电影——《酷手卢克》。该片上映后不仅获得好评,主题曲还被众多乐团翻奏。拉罗用这部作品证明:音乐不应仅仅是背景,而应成为引领情绪的主角。
那个时代,众人纷纷追逐大片潮流,而斯齐弗林却坚持独树一帜。他不羡慕明星设定,也不迎合市场,只专注于在五线谱上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他一生获得了22次格莱美提名,斩获4次奖项,是那个年代极具分量的配乐大师。但他几乎从未出席颁奖典礼。工作人员多次邀请他领奖,他总是淡然回应:“领奖不如写出新旋律。”直到2019年他获颁格莱美终身成就奖,组委会苦口婆心邀请他出席,他才破例现身。典礼上,他穿着便服,背着一叠手稿,领奖后只简短地说:“谢谢大家,我得早点回去写音乐。”
这位固执而执着的老人,用一生诠释了配乐不仅是电影的点缀,而是令电影升华的灵魂。尽管他是硬汉动作片的配乐标配,却始终怀揣一份柔软的梦想——“为动画片配乐,尤其是《猫和老鼠》。”这是他私下最大的遗憾。
斯齐弗林跨足古典、爵士、西部片、警匪片,几乎无所不做,却始终未涉足动画。有记者问及原因,他笑言:“制片人总觉得我太‘严肃’,怕我玩不来动画的轻松。”直到2020年,粉丝挖掘出他学生时代为动画短片创作的作品,并用AI剪辑成《猫和老鼠》追逐片段,完美契合,令网友们激动不已:“他早该是这部动画的幕后英雄!”
也正是这种跨越时代的传承,让他的音乐历久弥新,永不过时。
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官方信源,为保证读者体验,相关资料置于文末。
——完——
审核|蜉蝣
原创首发,抄袭必究!
信源:
1. 百度百科—拉罗·斯齐弗林
2. 环球网2025-06-27《知名作曲家拉罗·斯齐弗林去世,享年93岁,曾创作《碟中谍》系列经典片头音乐》
发布于:福建省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